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朱启臻:乡村最突出的“短板”是人才短板

    信息发布者:旻人的假期
    2020-04-13 09:37:58   转载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脱贫攻坚,或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都会凸显“短板”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建设要“补短板”,就是告诉人们,乡村建设不要“一刀切”。各个地方短板不同,甚至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短板。补短板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乡村建设项目,增加乡村项目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让人们对乡村的短板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把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到乡村补短板的范畴。也就是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如何补“三农”短板?
    01.jpg
    补乡村短板,首先要知道乡村的“长板”是什么,不知道乡村优势所在,自然不可能知道什么是乡村的短板。我们归纳了乡村的四大优势:首先是广袤的农田与宽松的居住空间,乡村居民人口密度低,每一户享受的生活面积比城市要大得多,乡村的边界清晰,有利于防疫工作开展,这是乡村的第一个优势;其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乡村具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和生活便利,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空间;其三,乡村是熟人社会,大家彼此熟悉,相互学习,又有相互监督的氛围,村内的公共舆论和群体规范,具有个体不可抗拒的巨大的行为约束力;其四,每个农户有个院落,既是生产空间,也是生活空间和娱乐空间,可以凭借庭院经济满足需要,一家人其乐融融。所有这些优势或特点为乡村治理奠定了基础。大家可以看到,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村庄相对封闭管理的情境下,乡村的居民最为淡定,他们说,家里存的粮油米面,可以吃一年,看着房前屋后的蔬菜,院子里的母鸡和栏里的几头肥猪,心里很踏实。当然,也有一些村民,感到焦虑,家里没有存粮,远离耕地、没有菜地、失去了院落,被集中上了楼。尽管也叫乡村,但属于被改变了的乡村,既没有属于乡村的便利和福利,也不具备城市的市场保障条件。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不要为了补“短板”,而去伤害乡村天然的“长板”,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太多太多。
    乡村最普遍的短板是什么?修路,有的地方不仅村村通,还组组通,甚至要实现户户通,有的地方则欠账很多;饮水安全,有的地方有了自来水,但不能全天供应,农民要把水存到水缸里,依然没有实现饮水卫生,甚至水源存在安全隐患。乡村环境整治中各地条件参差不齐,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推进中需要摒弃城市思维,探索最适合乡村特点的改造方案。
    以上这些都是乡村的短板,但是,乡村最普遍、最突出,也是最迫切需要弥补的“短板”,是人才的匮乏。没有人才,再好的基础设施也得不到维护和有效使用,再美丽的乡村也没有生气和活力。尤其是以下两类人才应该成为未来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
    03.jpg
    第一类人才,是乡村公共卫生人才。目前乡村卫生人才普遍缺乏,一些边远乡村缺医少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一旦疫情在乡村蔓延,后果不堪设想。要培养大批公共卫生人才,将预防关口下移到乡村社区。要为每一乡村培养一名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卫生员,作为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的重要措施。乡村卫生员的工作重点是卫生和疾病防御,普及卫生常识,指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应该通过轮岗、设置特需岗位等措施,鼓励引导医学院毕业生到乡村作贡献,可以参照有些地方鼓励教师到郊区工作的做法,通过提高待遇、职称倾斜等措施鼓励人才下乡。也可以通过鼓励城镇退休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到乡村工作,加强乡村卫生人才力量。甚至可以结合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吸引卫生医疗、教育工作者到乡村休闲、居住,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给乡村。有不少这样的典型案例,可以总结、提升,使其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02.jpg
    第二类人才,是新型经营主体。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当我们用公共安全的视角去审视农业安全的时候,就会思考在非常时期谁对农业安全可以作出贡献?答案非常明确:家庭农场。这个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单位,不会出现劳动力的危机,没有隔离安置人员的麻烦,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根据农事需要自由下地劳动。而那些规模化雇工农业的雇主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蔬菜、水果烂在地里,自家人不会干,工人不敢来,想来的也不能来,遇到这种非常时期,欲哭无泪,损失惨重。这就是为什么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突出培养家庭农场与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的道理。家庭农场随着技术的进步,规模可大可小,既可以适应山地农业和设施农业,也可以适应适度规模的平原粮食种植;既适应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又能适应机械化、智能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通过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家庭农场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统分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才是维系农业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有之义。疫情当前,家庭农场性质的农户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真正意义的合作社,是发挥有效供给最灵活、最有效的基层组织形式。
    因此,未来乡村补“短板”的任务,要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保障,鼓励城乡劳动力双向顺畅流动,吸引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各类人才返乡,担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建设者的责任。这样,乡村的基础设施才能得到维护,乡村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乡村的产业才能兴旺,乡村的治理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农村供需广告位03.jp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